假装我像空气一样存在。

白日焰火——你轻松,我文艺

以一个文艺的外壳去包裹一部悬疑片并不少见,而白日焰火做到了连内核都是文艺的——是的,它本来就没有悬疑。去看剧情的人肯定会失望,尤其还冲着金熊闪闪发亮的名头,我是被忽悠中的人中的一个,但是幸好我没有冲着悬疑两个字,感谢风行电影这本坑爹的杂志,它在影评和专访中极力塑造的良心与理智之争,体制与人文之争被证明纯粹是扯淡,恐怕连电影主创都会觉得羞愧。他们在很多时候觉自己都云里雾里,怎么就得奖了?醒醒吧,对于外国评委是因为够远,所以通过镜头取景道具所表现的某一位面的中国现实让他们觉得新奇和深刻;但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太近的距离则会让人觉得这个故事是挖好了地基然后用豆腐盖房,风干之后就真的成了豆腐渣工程。导演的下一部作品至关重要,因为你不可能永远利用信息不对称来忽悠老外,但这样说有些冤枉,导演就真的只是拍了个故事而已,解读太多会得疑心病。
而我之所以还愿意期待下一部作品是因为片中导演贯穿始终的拖沓,冷静,克制。这部电影沉闷乏味,永远都没有出现惊喜两个字,然而却始终保持了一点纪录片似的理性,导演只是跟着那晃动的镜头去追逐这段故事。电影沉闷到你绝不会质疑它是否是一部文艺片,然而在酒吧那段戏像是进了《致青春》片场一样神经质一样矫情,让人觉得味同嚼蜡。而最后的那场焰火是全片压抑情绪的总爆发,史航老师说这场焰火不能缺,我也这么觉得,它也许代表我爱你,也许代表对不起,但它在天空中炸开,接上了张自力与吴志贞断掉的WIFI,感谢上帝或者别的什么人,我们两个人谁也没有因为对方而变坏,这是多么让人欣慰。
即使这样,还有风行家的电影杂志努力从体制与人的角度来解读,也许你们解读的不是白日焰火,根本就是柏林,这可能是这本杂志能想象到的最符合自己想象的解读方式了。但我觉得对这部电影有点委屈,因为张自力,远比一个渴望回归体制甚至不惜出卖爱人的形象来的有力量,他对于吴志贞是一种救赎的力量,对于自己则努力找回失去的尊严。所谓的回归体制,在我看来不过是一个方向,但方向不是目的,而他颓废了五年之后走向的其实是一种新生,所以那场舞跳的那么旁若无人,好像终于解脱了一样,他自己人生的枷锁,终于是由他自己解开的。而吴志贞不过是将他柔软的内核轻轻的拿出来给他看,使他明白他们同样处在某一种境地,也将同时离开,就在焰火燃烧的时候。
还有什么能比这更令人安心呢,你的解脱,我的逃离。从这个角度来讲,讨论张自力渣不渣的问题基本上就等于把这部片子只当做一部爱情片,这不是委屈,这是误会,别有这样的误会,否则煤堆里那只手晚上会忍不住来扼你的喉咙。倘若一个人,尤其一个警察最直观的选择只能用爱情来衡量,那么这电影简直乏善可陈。
基于这些理由,我期待导演的下一部作品,但求你千万别再用桂纶镁。将一个苍白美丽的拥有复杂内心的女性演绎成一具僵硬的冰雕,这不是误会,是事故,顺便说一句,这具冰雕始终带着亚热带雨季留下的粘稠,使得她的形象始终模糊不清。真遗憾,看廖凡和她对戏就像一场不匹配的战役,一方游刃有余,一方毫无生气,观众只该找冰刀将自己划出管理区域之外。
最后再黑一把电影杂志,把意识形态烙印用在写影评上,不仅是力气白费,而且显得无知。尽管引用了那么多名人名言,却不知道电影永远是新的东西。
#论如何装逼地写影评#

评论

© 小蛮没有腰 | Powered by LOFTER